top of page
搜尋
madisonasiasocial

2023年11月17日 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


是日會議的議程如下:

  1. 醫務衞生局局長就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作出簡報

  2. 精神健康相關新措施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工作匯報


《2023年施政報告》就醫務衞生局的範疇公布多項措施,主要包括:發展醫療創新樞紐、跨境醫療協作、增加醫護人手供應和培訓交流、加強數碼健康紀錄、提升口腔健康、持續推進基層醫療、推廣精神健康、推動中醫藥發展、推進公營醫療服務及加強抗擊傳染病能力。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就各項措拖作出簡介,並回答議員相關提問。


所有立法會議員均獲邀請出席參與討論此項議程,一共有12位議員發言,主要關注醫療人手不足問題、跨境醫療協作和發展「第一層審批」制度等事項。


醫療人手不足問題

會議上多位議員對醫護人手不足問題表示關注。議員陳凱欣指本港牙醫與病人比例為1000比0.37,詢問當局會否考慮增加牙科學院培訓人手。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指,增加輔助醫療人員培訓名額需要考慮各方面因素,而且也需要病人配合實習,增設學院也需要資金、資源,所以暫未有相關考慮


楊永杰議員向局方提問會否考慮在河套區大學城內增設護士學校,招收大灣區或其他內地城市學生培訓人手。盧寵茂說,政府已加大力度增加人手,優化現有工作環境等多方面挽留人手,又增聘外地人才。他續指本港培訓護士有相關制度規範,現時已經增加學額至每年3000人,以修訂相關條例引入人手會較快解決問題。


張宇人議員向局方查詢修訂牙醫及護士條例引入非本地人手,會否包含大灣區的人才。盧寵茂回答指相關修訂引入的人才並沒有針對單一地區、國家,只要該護士或牙醫接受的培訓和經驗符合要求,局方也會歡迎。


至於以私營市場分擔公營醫療壓力方面,田北辰議員向局方查詢「一人一家庭醫生」計劃的落實時間表,以及局方日後推動市民轉移至私營市場求醫的具體措施,如會否考慮增加未有參與「一人一家庭醫生」計劃市民的公營醫療服務收費。盧寵茂說,要推動好計劃需要市民配合轉變就醫文化,希望日後可以加強相關概念傳播,令市民明白整套概念,再提供誘因推動改變。


跨境醫療協作

議員陳凱欣、楊永杰和林哲玄均對「長者醫療券」擴大在大灣區的適用範圍表示關注,並希望向局方了解新增五間醫療機構的詳情。盧寵茂回應時表示,「長者醫療券」適用範圍涉及醫療質量、安全等考量,會考慮醫療機構的管理、質素和對醫療券計劃的認識再作出決定,暫時局方會傾向選擇大型綜合三甲醫院。被問到會否增加適用範圍至更多大灣區醫院,盧寵茂指由於「長者醫療券」屬政府福利,涉及公帑、納稅人的金錢,所以會更審慎確保用得其所,故維持適用醫療機構數目至個位數字會較合適。


譚岳衡議員查詢有關跨境救護車服務的安排,盧寵茂回覆相關服務涉及救護車牌照、人員執照、藥物應用等,局方希望先行先試,預先發牌予救護車、確保醫護人員可跨境執業、做好車上應用的藥物審批,並以公營醫院為起點,先以單向南下,作「點對點」運送至本港醫院,並在將來考慮擴展至私營機構、發展雙向運送。


發展「第一層審批」制度

議員陳健波、鄧家彪和張宇人均提出與發展「第一層審批」制度相關的提問。陳健波議員關注相關制度需要更多人手資源配合發展,惟本港現時面對人才短缺問題。盧寵茂承認改革並不容易,推動創新需要人手、資源,將會招募外來國際人才,按部就班進行,現時本地大學也有科研、評審人手,相信未來隨著「1+」推出,檢視的臨床數據會有所增加,將會有更大推動力鼓勵藥物業界作相關工作,從而培訓、引入人才。


鄧家彪議員關注「第一層審批」制度會否可以做到「好藥平用」,並質疑現時未有政策可引入國產一些效用媲美外國,甚至更好且便宜的藥物至香港。盧寵茂說,醫療角度上不會考慮病人或藥物的國藉,一切基於科學數據實證達至「好藥港用」,醫療機構層面也有專科團隊評估藥物效能、作用、質量、經濟效益決定用藥,以數據、實證為本,全世界也是「用同一把尺」。


張宇人議員表示聽過藥廠反映製藥對場地有要求,並需要大量配套配合,擔擔本港發展創新醫療缺乏相關資源自行製藥。盧寵茂回應指,藥物製作需要高質素廠房,符合GMP規範標準確保安全,現時希望做到藥物研究開發等引入,局方也明白香港地方未必足夠,故希望可在港研發,並待藥物在外地獲批後在當地或其他地方設廠生產


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於2017年12月成立,協助政府制訂精神健康政策及措施以加強精神健康服務;並跟進及監察於《精神健康檢討報告》建議落實情況。而是項議程主要匯報諮詢委員會在第三屆任期內召開十次會議中,所跟進及討論的議題。


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在開場發言指,局方高度關注學童自殺個案的上升趨勢,形容已響起極大警號,將會研究設立「以學校為本」的應急機制,以及早識別和支援高風險的學生。該機制分為三層,第一層由老師和學校社工識別高風險的學生;如學校人手不足,會以第二層配對社會資源,利用社署的註冊社工、非政府組織的輔助醫療人員等處理;如有嚴重個案,則會以第三層機制轉介到醫管局下的精神科作優先處理。


是項議程共有10位議員發言,他們主要關注近月學童自殺個案上升和社區精神健康支援等事項。


近月學童自殺個案上升

會議上多位議員均表示出對近月接連有學童自殺個案的關注,陳凱欣議員指,疫情後學校追進度,使學童功課壓力大,或需要政府介入。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回應指,教育局早前已推出「多關懷添幸福」計劃推動校園關愛環境,並會提醒學校,要求他們檢視功課和測驗等數量,以及評估小息、午膳休息時間是否足夠。議員鄧家彪則建議學校或可提前舉辦陸運會、音樂會等活動,或仿效內地禁止操練,使學生能開心、期待上學。施俊輝認同透過活動使同學愛上學、不要過度催谷等重要,並指局方先前亦就此檢討和改革高中課程。


議員林素蔚、陳健波均指出原生家庭教育對小朋友同樣重要,建議教育局和勞福局增加對家長的教育,如做多些抗逆力或原生家庭家長的家教的訓練以改善問題。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回應指,留意到有些同學原生家庭的環境比以往複雜,局方樂意與其他部門思考更多,做多些跨專業的支援,增強抗逆力、正向家長、鼓勵運動習慣、關愛校園等多方面的推廣。


社區精神支援

議員陳永光、楊永杰、林素蔚和鄧家彪均對精神輔導熱線、地區康健中心和關愛隊等社區精神支援表示關注。陳永光議員指局方目前在加強精神健康的措施全面,惟落實上未到位,出現24小時熱線打不通的問題,或成為壓死求助人士的「最後一根稻草」,故希望了解局方如何應對。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回應指,留意到現時社會不乏相關資源,惟缺乏整合導致有需要人士求助無援,局方已有計劃整合作一站式支援,並將在12月推出相關熱線,而且也會透過不同平台,如「陪我講Shall we talk」網站作宣傳。


楊永杰議員則向局方查詢,會否考慮在18區地區康健中心安排精神健康護士協助做評估,或在人口普查時加入精神健康調查相關問題,以了解港人精神健康情況。李夏茵在回覆表示,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基層醫療服務,施政報告也提及將在三間中心推出先導計劃,與社區機構合作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,及早跟進和轉介高風險的個案,相信可以處理有輕微情緒問題的個案,而且現時「陪我講Shall we talk」等平台也網上有精神健康評估供市民使用。至於在人口普查加入精神健康問題,可考慮作為恆常化健康調查的參考資料,但並非深入調查,所以不可取代精神健康評估。


林素蔚議員問及局方會如何培訓及利用關愛隊作精神健康支援,李夏茵回應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會支持相關措施,聯繫地區康健中心、社區組織和社署等單位合作。鄧家彪議員問到局方會否考慮針對應對長者精神健康問題,建立高風險長者資料庫。李夏茵說可以積極考慮相關建議,配合關愛隊建立獨居長者高風險資料庫,但更需要思考背後服務配對事宜。


下一次2023年12月8日的會議有五個議題討論:

  1. “醫健通+”發展

  2. 修訂《輔助醫療業條例》(第359章)立法建議的最新進展

  3. 在葵安工廠大廈公營房屋發展項目內興建地區康健中心

  4. 建議就醫院管理局的小型工程項目提供一次過撥款

  5. 保留衞生署衞生資訊與科技辦公室的1個總系統經理編外職位

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